
2025年8月21日,纽约市交通局向Waymo发放许可证,允许其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地区开展自动驾驶测试。这家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正式接受全球最难的“安全高考”。
纽约市被称为全球交通密度最高、人类驾驶行为最野性的城市。Waymo获得在此测试的许可,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正式从实验阶段迈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转折点。
从凤凰城到纽约,Waymo完成了其自动驾驶技术的“三级跳”。这家公司从2009年作为谷歌自动驾驶项目起步,历经十余年技术打磨,如今运营车辆规模超1500辆,已完成**1000万次**无人驾驶付费行程。
—
01 技术突破: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的进化
Waymo采用“多传感器+高精地图”的技术方案,以激光雷达作为核心感知元件。其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配备5颗激光雷达、8个摄像头及4D毫米波雷达,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以及与高精度地图的协同,车辆能够实现对周边环境的全方位、高精度感知。
这种系统为安全驾驶提供了极高的冗余度。与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不同,Waymo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能在各种光照和天气条件下保持稳定性能。不过,这种方案的缺点是成本高昂——Waymo的单车成本约为特斯拉的**7倍**,这严重制约了其规模化推广的速度。
2025年,大模型技术的融入进一步增强了Waymo的系统能力。VLA(Vision-Language-Action)技术范式通过大语言模型的思维链推理,融合感知、决策与行动,在长尾场景泛化与逻辑决策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02 商业布局:多元化战略扩张
Waymo在商业生态构建方面展现出多元化的布局思路。核心业务Robotaxi已在美国多个城市落地运营,收费标准约为**2.5美元/英里**(约合人民币11.1元/公里)。
随着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未来价格有望向公共交通靠拢,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Waymo积极与车企开展合作,为其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并进行技术授权。例如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改装Pacifica车型,与捷豹、极氪等车企达成数据共享协议,2025年4月更是与丰田牵手,拓展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边界。
Waymo还与优步、Moove等出行平台达成合作,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提升品牌影响力。这种平台化战略帮助Waymo快速扩大市场覆盖面,而不必完全依赖自有车队的发展。
03 纽约测试:全球最难的“安全高考”
纽约市向Waymo发放的测试许可证允许其在2025年9月底启动测试,范围覆盖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地区,车辆数量限制在8辆。
纽约市长Eric Adams表示:“纽约要成为21世纪的未来城市,自动驾驶正好是个标志性项目。”
纽约的交通环境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挑战性的测试场。这里不仅有密集的车流,还有复杂的行人行为、频繁的施工区域和各种突发事件。Waymo愿意将传感器阵列开进这里,等于公开接受全球最难的“安全高考”。
根据许可要求,Waymo需要定期向交通部报告测试数据,以证明其“遵守网络安全方面的行业最佳实践”。虽然目前测试车辆仍需配备安全员,但Waymo已经向政府游说,希望改变纽约州禁止无方向盘车辆上路的法律。
04 竞争格局:全球Robotaxi市场加速发展
Waymo在美国市场并非没有对手。特斯拉于2025年6月22日在得州奥斯汀正式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虽然目前投入运营的车辆数量有限,且仅对部分受邀客户开放,但凭借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广泛用户基础以及在智能驾驶算法方面的持续投入,特斯拉来势汹汹。
与Waymo不同,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方案**,完全依赖摄像头和人工智能技术,这种技术路径在降低硬件成本的同时,也面临着在复杂环境下感知精度不足的挑战。
亚马逊旗下的Zoox也在大力布局Robotaxi。其位于加州海沃德的工厂已正式启用,计划到2027年**年产1万辆**Robotaxi,未来将在美国迈阿密、洛杉矶和亚特兰大等主要市场与Waymo展开正面竞争。
05 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的Robotaxi发展同样如火如荼,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小马智行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开展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服务,运营总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
2025年第二季度,小马智行总营收同比增长75.9%,其中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激增157.8%,来自乘客端的车费收入同比增长超300%,商业化进程取得显著进展。
文远知行也成绩斐然,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60.8%,其中Robotaxi业务营收459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36.7%,占二季度总营收的36.1%。
文远知行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在迪拜部署商业化Robotaxi出行服务,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旗下产品拥有六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
然而,国内Robotaxi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层面,部分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暴露出技术短板。
例如,“萝卜快跑”在武汉试点时,车辆多次出现因无法准确识别塑料袋、施工路障等物体而导致“僵停”的情况,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社会层面,Robotaxi的**低价策略**对传统网约车和出租车行业造成冲击,引发了司机群体的抗议。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可能导致大量司机失业,带来一定的社会就业压力。
政策法规方面,目前存在多头监管、权责不清的问题。例如交通部、工信部、公安部等多部门交叉管理,但对于远程安全员资质标准等关键问题尚未明确,地方审批流程繁琐,需经12个部门协同,耗时较长。
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尚未对L4级自动驾驶事故责任划分作出明确规定,企业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和责任界定难题。
06 安全挑战:从单车智能到系统安全
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约**130万**,其中90%以上的事故是由驾驶员分心、疲劳驾驶或违规操作引起。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使命便是提升交通安全性,从根源上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
与常见的L2级辅助驾驶不同,L4级高度自动驾驶要求车辆在特定场景内能够完全自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无需人类驾驶员干预,真正实现从“人机共驾”到“**系统主导**”的安全逻辑转变。
传统单车智能面临三大困境:感知距离小于200米,遇到遮挡即形成盲区;决策时间小于50毫秒,算力成为瓶颈;系统更新周期长达月级,OTA升级来不及应对突发情况。
AI网络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方案。以蘑菇车联的MogoMind大模型为例,其具备强大的实时全局感知能力,能够整合路侧实时数据,突破车载传感器的感知局限,精准识别车辆盲区内的行人、非机动车和其他车辆。
07 未来展望:自动驾驶重塑城市交通
Waymo获得在纽约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可证,无疑为全球Robotaxi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动驾驶技术在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突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Robotaxi有望真正实现安全、高效、便捷的出行愿景,重塑全球城市交通格局。
成本下降是自动驾驶大规模推广的关键因素。在武汉,百度Apollo运营的“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10公里的路程车费仅为4元—16元,而普通网约车为18元—30元。
这种价格优势使得无人出租车在当地大受欢迎,已经累计拿下500万个订单。
纽约市的出租车费用要高得多。截至2024年,纽约市出租车的日间起步价为4.30美元,每英里需要3.06美元,每小时的等候时间费用为32.50美元。
从JFK机场到曼哈顿的固定费用为52美元,还要加上附加费和通行费。如果Waymo能够在纽约成功推广,很可能大幅降低出行成本。
—
自动驾驶技术的竞赛正在全球加速展开。Waymo、特斯拉、Zoox等公司在技术路径上各显神通,中国的百度Apoll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也在快速发展。
随着Waymo在纽约的测试推进,2025年可能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关键转折点**,预示着智能交通新时代的来临。